首页 > 资讯 > >正文

1081梁木凡:大学校长需要哪些禀赋

来源:个人图书馆-高教课堂研讨2023-08-31 10:29:08


(资料图)

大学校长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工作,因而也需要具有高超的个人能力。下文从“专攻”“专注”“胜任”“交流”和“体察”等方面,具体阐释大学校长需要具备哪些禀赋。

有专攻:学者专家类型

在谈到“大学校长”之前,有必要先做好“大学”的预设,也就是这个主题下探讨的主要是什么性质的大学。许多院校都把研究表现作为中心使命,所以这次的讨论的前提是,我们探讨的是“研究型大学”的校长选择。研究型大学应该是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组织,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研究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并且以发表物和教学的形式来传播这些认识。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传播知识”这一核心任务,就需要扩展高校的知名度和权威,需要教育圈内的更大尊重和认可。因此,研究型大学需要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这是合理的,也更有利高校学术环境与文化环境的构建。

够专注:专业化职业化

引用吴康宁教授的观点,当下我国高校校长面临三重主要的角色冲突:教育家的使命&政治家的要求;代表者的身份&服从者的选择;领导人的职责&学术人的念想。当一位高校校长真正走上领导岗位时,他需要做的是权衡“领导”与“学术”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的定位从“以学术为业”变为“以治校为业”——这里引出第二个观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校长必须是职业化的。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校长职业定位不够明确,存在多重角色冲突,集“本源性角色”与“附加性角色”于一体,多是非职业化校长。世界一流大学校长更多是专业化、职业化校长。他们职业定位清晰,领导和管理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他们在用自己作为研究者和知识传播者的经验,为领导下的教师和学生群体指引更清晰和恰当的方向。

在参加澳门访学活动过程中,当地广大中学的校长陈建邦老师也谈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校长和高校校长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笔者概括为“学术水平”、“国际视野”、“事务包办程度”的区别。高校校长由于高校的职能使然,需要更高的学术水平;对知名度和权威度需求更高,所以需要更广阔的的“国际视野”;高校校长事务处理更加繁杂,主要负责的是重大事项的决策,而基础教育阶段校长则倾向于“一人包办”。笔者认为这三点,站在一位中学校长的角度,照应与补充了上述的观点。

最后一点,出于笔者个人的教育经历,认为高校校长应该更加“平易近人”。这不是必要条件,但能够锦上添花。之前的课程提到过学校建筑排布中体现的权力,比如高校行政楼往往独立于教学楼和学生生活区,且有一段距离。那么,校长有没有可能打破制度与空间上与学校其他人员的物理和精神隔阂。在保留权威,用全局眼光观察的同时,能够切身进入校园体察,协助学校的其他成员建立更加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自己的领导与决策提供思路。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我省6个省级工会爱心驿站替换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