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王夫人尸位素餐,将权力下放给王熙凤,是否真的不具备管家之才?

来源:红楼不红2023-07-11 21:46:34

红楼第十四回,秦可卿去世,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曹雪芹就列举了管家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关资料图)

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但或有羞口的,或有羞脚的,或有不惯见人的,或有惧贵怯官的,种种之类,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第十四回

单是这几条,几乎就把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给过滤掉了。

现实生活里,有的人见了外人不敢说话,有的性情懒散,不愿意多走动交际,有的见了有钱人,或是有权的人,就噤若寒蝉不敢言语,这样的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操持荣国府的家计。

王熙凤嫁进荣国府之前,整个荣府都是王夫人在管,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王夫人肯定是有管理能力的,至少在贾母下台之后,王熙凤接手之前的十几年里,荣国府的内务并没有因此混乱,这本身就是惊人的。

荣国府上下有近三四百人,也有学者探究认为,荣国府内有近千人,这样庞大的家业,不是一拍脑门,就能胜任的,每日事务之多、交际之繁、任务之繁琐、财务之支出,都需要管家人来操心的。

更加棘手的是,这三四百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不会像小绵羊一样听话,荣府四大管家,赖大家、林之孝家、单大良家、吴新登家,身份虽然还是奴仆,生活质量却接近贵族,赖家不仅自己买丫鬟服侍,甚至还有一个大花园,面积足有大观园的一半。

要想当好管家人,就得有降龙伏虎的本领,如果是一个无能的人,坐上管家的位置,没几天就会被底下人戏耍,然后是心态崩溃,惺惺下台。

对于王夫人的本领,刘姥姥曾评价过年轻时候的王夫人,说:王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

当然,刘姥姥说的是当年未出阁的王夫人,那时候的她跟王熙凤很相像,做事情非常麻利爽快,从不拖泥带水,而原著中的王夫人,已经快五十岁了,褪去了青春的气息,又在管家位置上做了多年,慢慢就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由于王夫人把权力下放给了王熙凤,导致王夫人在管家方面,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这是难免的事。

贾母也是一样,年轻时候的贾母,能力比王熙凤还强,可惜《红楼梦》里的贾母,已经八十多了,除了第七十三回的“大观园查赌”,贾母以雷霆之威,收拾大观园聚赌之众,让我等读者一览史老太君年轻时候的风采,其他基本都是空白,只能由读者自行脑补。

但从原著里的一些细节,还是能看出王夫人的管家本领的,只是这些细节,显得不那么正面,被读者选择性忽视。

比如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贾环偷偷向贾政告状,说金钏之死,起源于贾宝玉的调戏,贾政听完大怒,抡起棍棒就把贾宝玉打了个半死。

几天之后,当袭人去给王夫人提建议,希望能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的时候,王夫人不经意地问了袭人一句话: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了,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

贾环告状的时候,王夫人又不在现场,她是怎么知道的?自然是底下有眼线,偷偷给王夫人打了小报告。

再如第三十六回,赵姨娘、周姨娘的丫鬟工资,被克扣了一半,当王熙凤向王夫人汇报工作的时候,王夫人就顺嘴提到了这件事:

王夫人问道:“正要问你,如今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凤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两。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他们?”凤姐见问的奇怪,忙道:“怎么不按数给!”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

小小的丫鬟份例,根本不足以上达天听,让王夫人这样的大佬来处理,可这件事却莫名其妙,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就连我们的凤姐儿一时都懵了,不明白领导为什么突然要问这个问题,直到后来回味,才明白是赵姨娘背后打小报告。

这些只是《红楼梦》里明确写出来的,王夫人在荣府内,有多少耳报神,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在王善保家的挑唆下,王夫人悍然发动了抄检大观园行动,一声呼唤,当即就召集到了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来旺家的、来喜家的,再加上一个王熙凤,又拉着一个王善保家的,当晚就开始行动。

这次行动完全没有起用任何荣国府的本家奴仆,都是王夫人自家陪房,靠这股势力,就可以发起一场抄检行动。

王夫人笼络羽翼、发展羽翼的本领也一点儿不差,红楼中的典型例子,是周瑞夫妇,他们都曾是王家的人,可周瑞来到荣国府之后,居然负责起了荣府春秋两季的地租,这种重要职位,原本应是贾家奴仆的特权,可王夫人嫁过来之后,周瑞就占了这个位置。

从这些操作就能看出,王夫人一定不是个碌碌无为的小角色,她对管家的手段非常熟悉,甚至有一定的权谋,各处安插自己的人。

其中,抄检大观园的情节,读者往往持贬义态度,认为王夫人太糊涂,干了这么一件愚蠢的事,败坏了小姐们的名声,还把宝钗逼得搬出了大观园。

从字面意思来看,当然不为错,但读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一旦设身处地地站在王夫人的角度,就会发觉这场抄检真的是非做不可。

细读原著,在王善保家的未出现之前,王夫人已经打算采取王熙凤的建议,不动声色地暗中调查,可见王夫人并不糊涂。

可王善保家的来了之后,情况就变了——因为王善保家的不是自己人,而是邢夫人的陪房,更凑巧的是,引发抄检的绣春囊,就是王善保家的送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王夫人如果还是悄悄调查,一旦事情被邢夫人和王善保家的透露出去,贾府最高领导贾母必定要问责,而悄悄调查的动作力度太轻,难免会惹人诟病,说王夫人眼瞎耳聋,大观园内都出现此等污秽之物,还一声不吭装鸵鸟。

只有明目张胆的抄检,才能应付管理层的质问,最狡猾的是,王夫人把王善保家的,也编入了抄检团队,等于变相把邢夫人也拉进了泥潭,有责任大家一起担。

王夫人虽然没有亲自管家,但她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五十八回,宫中老太妃薨逝之后,贾母和王夫人入朝随祭,暂时不在家中,整个贾家就彻底乱了套,无论是王熙凤、平儿,还是李纨、探春、宝钗,再加上临时管家的尤氏和薛姨妈,全都弹压不住底下的刁奴,恶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直到贾母和王夫人回来,混乱才开始逐渐消解。

贾母和王夫人就像是两堵承重墙,平时看着不起眼,一旦把它们撤走,房子开始摇摇晃晃的时候,才知道她们的作用是什么。

因此,王夫人并不是许多论者口耳相传的无能之人,因嫌弃王夫人人品,就用脸谱化的思维去贬低王夫人的各项能力,这是很不客观的,深度思考的前提,是客观理性,对于《红楼梦》这样的世界级名著,尤其需要这种态度才能读懂读通,与君共勉。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明日方舟】当博士只剩下一个月(夕篇)